以數字經濟為契機提升現代化建設水平
日前召開的第八屆中國機器人峰會暨智能經濟人才峰會,圍繞機器人核心關鍵技術、數字化產業鏈技術、機器人高端技術應用等重點領域,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促進傳統產業進行改造,推動機器人產業發展。圖為觀眾在峰會現場了解“五指靈巧手”。新華社發(胡學軍攝)
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推動中國成功從農業社會轉向工業社會、農業經濟轉向工業經濟、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創造了經濟發展的偉大奇跡。步入數字經濟時代,數字技術和數字經濟發展將催生新的現代化浪潮,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我們需要以數字經濟發展為契機,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不斷延伸和拓展,推動中國從工業社會轉向數字化社會、從以工業經濟為主轉向數字經濟為主、從市場經濟向更高水平市場經濟,使中國式現代化邁向更高的臺階。
以數字化帶動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
發達國家的現代化是串聯式的現代化,而中國式現代化要實現對發達國家的趕超,要求我們必須走并聯式發展道路,同步推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這是基于中國式現代化初期的基本國情創造的符合中國實際需求的現代化模式,是世界現代化發展歷程上的偉大創造。
第一,以數字化帶動工業化發展。在數字經濟背景下,信息化已經進入到數字化階段,為我國下一階段工業化再次帶來歷史性機遇。新的階段里,工業化更加強調智能化與綠色化,在這層含義上,我國工業化已經與發達國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因此,要繼續以數字化帶動工業化發展。增強數字技術研發,發展數字產業。重點在于重視基礎研究投入,實現技術引領,破除“卡脖子”困境。促進數字技術成果產業化,實現產業革命。重點在于發揮企業示范作用,培育企業家精神,這是將科技進步推向社會生產生活的關鍵所在。基礎研究所帶來的技術創新并不能直接產生產業革命,技術創新成果的轉化才是帶來產業革命的關鍵一環。
第二,以數字化帶動農業現代化。相對于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其他方面來看,我國農業現代化水平明顯落后。在經典的現代化路徑中,農業現代化是通過工業化賦能實現的。隨工業化的發展,農業生產機械化水平逐漸提升,實現資本要素對勞動要素的部分替代,進而使勞動生產率得到提高。但我國在早期的現代化進程中,并沒有發生對農業生產方式的根本性改造,而是以非農化方式解決農業問題。通過轉移農村勞動要素與土地要素至非農業,提高農民收入水平。這樣的途徑對三農發展有明顯的帶動作用,卻導致了農業發展要素的流失,擴大了城鄉發展差距。在數字經濟背景下,農業的追趕式發展迎來新一輪紅利。
借鑒我國工業化由信息化帶動發展的成功經驗,農業現代化也可由數字化來帶動。關鍵在于在農業中引入數字化要素,重視科技在農業中的應用,發展高質量、高附加值的農業。一是大數據對生物技術創新的推動,提升農產品品質與附加值。二是推進遙感技術與地理信息定位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實現農業生產方式精準化、智能化。
第三,以數字化推進新型城鎮化。在數字經濟背景下,城鎮化面臨著新的轉變。首先,城鎮化的意義不僅局限于吸納轉移人口,還有助于物流網絡的建全。通過人口聚集與消費集中,降低物流網絡建設下沉至鄉村的成本。健全的物流網絡與高度成熟的電商平臺相結合,可助力城鄉大市場聯通,拉動三農發展。其次,新型城鎮化的建設重點在于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以城鎮為單位實現公共服務供給與城市平等,相對于以村落為單位大大減少了建設成本。在城鎮化建設中公共服務均等是可實現的,并且也是必要的。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人力資本要素的回流,從而在農業中形成與現代農業技術相適配的人力資本結構,助力農業現代化的追趕發展。
以企業數字化轉型引領數字經濟時代
企業數字化轉型是指企業利用數字技術,將數據要素投入生產過程,重塑經營模式,以適應數字經濟時代里的商業環境變化,實現生產成本降低、生產效率提高的創新過程。在以數字經濟培育新動能,進而以新動能推動現代化方面,企業數字化轉型發揮著重要作用。要迅速實現企業數字化轉型,在數字經濟時代里走在世界前列,需要政府創造企業數字化轉型環境,發揮激勵與引導作用,打造企業數字化轉型支撐體系。
第一,推動產業集群發展,加強企業間數字化協作。相對于企業孤立式的存在,產業集群在新技術的擴散效率方面具有明顯優勢。一方面,在產業集群內,企業得益于集中的客戶需求,能夠更迅速清晰地認清客戶趨勢。在感知創新需求與數字化需要方面顯著強于單打獨斗。另一方面,產業集群內的各種企業相互影響。集群內成員能夠直接學習到其他企業關于新技術的應用,放大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示范效應。并且,在產業集群中,企業也能夠更加高效地獲得數字化要素,降低轉型成本。在產業集群萌芽或發展時,應當給予幫助與強化。在產業集群內樹立數字化轉型榜樣企業,消除產業集群發展障礙,培育其發展所需要的要素,健全產業集群發展所需的運輸、通信等基礎設施,鼓勵集群內成員交流。
第二,發揮政策工具的激勵與引導作用,增強企業數字化轉型積極性。在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企業投入不積極主要是由于數字化轉型初始投入大、投入產出存在不確定性,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的轉型信心。因此,政府應當承擔催化劑的作用,提供直接的現實性激勵,發出間接的導向性信號。同時,直接的激勵應以不破壞競爭機制為原則,以財政稅收金融綜合政策提供普惠性支持。減少對某些特定對象的支持,主要發揮政策資金的引導作用,增強企業轉型投入信心。具體做法包括:出臺數字化轉型的專項財稅政策,在數字技術成果轉化、產品創新與市場拓展等方面提供稅收優惠,直接惠及轉型企業;設立專項獎勵基金,獎勵數字化轉型先行企業,刺激企業轉型需要,帶動社會資源向數字化轉型領域投入;實施產學研合作計劃,開展通用技術研究,培育企業轉型所需數字化要素,滿足企業對數字技術以及數字人才的需求;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完善數據要素確權流轉機制,加強反壟斷監管,避免因競爭對手間的合謀而阻礙競爭,通過有效的競爭加強新技術的應用與擴散。
以產業數字化推進產業基礎現代化
產業基礎的現代化水平決定了經濟現代化的發展高度。在數字經濟背景下,應當借助產業數字化與數字產業化帶來的發展動力,提升產業基礎能力,推進產業基礎現代化。數字產業化能夠培育新動能,產業數字化可以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從產業基礎現代化的視角來看,提升產業基礎能力的具體實施路徑在于實現產業數字化與數字產業化的協調發展。
第一,協同數字經濟時代里的創新供求,提升產業技術創新能力。在數字經濟背景下,產業的技術創新需求主要來自于產業數字化,是傳統產業利用數字要素轉型升級的過程;產業的技術創新供給主要來自于數字產業化,是新興產業成長并創造數字要素的過程。兩者協同發展、相互促進,才能有效釋放現代化新動能。但目前我國產業數字化與數字產業化之間存在著供需錯配,數字產業化領域側重消費端供給,對生產端的數字技術供給不足,而產業數字化則又依賴于數字技術的創新與擴散。應當注重以匹配的方式促進二者協調發展,充分發揮市場和政府兩方面的作用。
一方面,從市場的角度入手,鼓勵產業聯盟與行業協會的成立。此類組織有利于精準匹配創新供求,推動協同創新,促進基礎技術創新的合作與成果共享,提高創新效率。此外,還有利于推進行業技術標準體系的制定,通過技術標準化,消除市場中供求主體間的匹配障礙。另一方面,政府應大力推進數字化產業集群建設,促進數字技術供給企業與數字技術需求企業對接。
第二,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產業現代化的基礎設施支撐能力。通過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從根本上改善產業基礎條件,推進數字技術應用場景多元化。由此可以不斷發掘產業數字化過程中的真實需求,進而支撐產業數字化與數字產業化協調發展:一是從全局視角出發,建設全國統一標準的新型基礎設施。通過基礎設施的相對均衡,促進不同發展水平區域間的良好互動。發揮新型基礎設施的協同效應,實現產業基礎能力區域間發展協調。二是創新基礎設施建設融資模式,充分利用社會資本。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不能完全依靠財政支出,然而基礎設施建設具有投入高、回收期長、正外部性強的特點,因此要形成以政府資金為引導、充分帶動市場資源的融資機制。由此實現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來源多元化,推進產業基礎設施現代化建設。
(任保平 作者系南京大學數字經濟與管理學院特聘教授)
日前召開的第八屆中國機器人峰會暨智能經濟人才峰會,圍繞機器人核心關鍵技術、數字化產業鏈技術、機器人高端技術應用等重點領域,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促進傳統產業進行改造,推動機器人產業發展。圖為觀眾在峰會現場了解“五指靈巧手”。新華社發(胡學軍攝)
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推動中國成功從農業社會轉向工業社會、農業經濟轉向工業經濟、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創造了經濟發展的偉大奇跡。步入數字經濟時代,數字技術和數字經濟發展將催生新的現代化浪潮,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我們需要以數字經濟發展為契機,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不斷延伸和拓展,推動中國從工業社會轉向數字化社會、從以工業經濟為主轉向數字經濟為主、從市場經濟向更高水平市場經濟,使中國式現代化邁向更高的臺階。
以數字化帶動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
發達國家的現代化是串聯式的現代化,而中國式現代化要實現對發達國家的趕超,要求我們必須走并聯式發展道路,同步推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這是基于中國式現代化初期的基本國情創造的符合中國實際需求的現代化模式,是世界現代化發展歷程上的偉大創造。
第一,以數字化帶動工業化發展。在數字經濟背景下,信息化已經進入到數字化階段,為我國下一階段工業化再次帶來歷史性機遇。新的階段里,工業化更加強調智能化與綠色化,在這層含義上,我國工業化已經與發達國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因此,要繼續以數字化帶動工業化發展。增強數字技術研發,發展數字產業。重點在于重視基礎研究投入,實現技術引領,破除“卡脖子”困境。促進數字技術成果產業化,實現產業革命。重點在于發揮企業示范作用,培育企業家精神,這是將科技進步推向社會生產生活的關鍵所在。基礎研究所帶來的技術創新并不能直接產生產業革命,技術創新成果的轉化才是帶來產業革命的關鍵一環。
第二,以數字化帶動農業現代化。相對于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其他方面來看,我國農業現代化水平明顯落后。在經典的現代化路徑中,農業現代化是通過工業化賦能實現的。隨工業化的發展,農業生產機械化水平逐漸提升,實現資本要素對勞動要素的部分替代,進而使勞動生產率得到提高。但我國在早期的現代化進程中,并沒有發生對農業生產方式的根本性改造,而是以非農化方式解決農業問題。通過轉移農村勞動要素與土地要素至非農業,提高農民收入水平。這樣的途徑對三農發展有明顯的帶動作用,卻導致了農業發展要素的流失,擴大了城鄉發展差距。在數字經濟背景下,農業的追趕式發展迎來新一輪紅利。
借鑒我國工業化由信息化帶動發展的成功經驗,農業現代化也可由數字化來帶動。關鍵在于在農業中引入數字化要素,重視科技在農業中的應用,發展高質量、高附加值的農業。一是大數據對生物技術創新的推動,提升農產品品質與附加值。二是推進遙感技術與地理信息定位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實現農業生產方式精準化、智能化。
第三,以數字化推進新型城鎮化。在數字經濟背景下,城鎮化面臨著新的轉變。首先,城鎮化的意義不僅局限于吸納轉移人口,還有助于物流網絡的建全。通過人口聚集與消費集中,降低物流網絡建設下沉至鄉村的成本。健全的物流網絡與高度成熟的電商平臺相結合,可助力城鄉大市場聯通,拉動三農發展。其次,新型城鎮化的建設重點在于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以城鎮為單位實現公共服務供給與城市平等,相對于以村落為單位大大減少了建設成本。在城鎮化建設中公共服務均等是可實現的,并且也是必要的。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人力資本要素的回流,從而在農業中形成與現代農業技術相適配的人力資本結構,助力農業現代化的追趕發展。
以企業數字化轉型引領數字經濟時代
企業數字化轉型是指企業利用數字技術,將數據要素投入生產過程,重塑經營模式,以適應數字經濟時代里的商業環境變化,實現生產成本降低、生產效率提高的創新過程。在以數字經濟培育新動能,進而以新動能推動現代化方面,企業數字化轉型發揮著重要作用。要迅速實現企業數字化轉型,在數字經濟時代里走在世界前列,需要政府創造企業數字化轉型環境,發揮激勵與引導作用,打造企業數字化轉型支撐體系。
第一,推動產業集群發展,加強企業間數字化協作。相對于企業孤立式的存在,產業集群在新技術的擴散效率方面具有明顯優勢。一方面,在產業集群內,企業得益于集中的客戶需求,能夠更迅速清晰地認清客戶趨勢。在感知創新需求與數字化需要方面顯著強于單打獨斗。另一方面,產業集群內的各種企業相互影響。集群內成員能夠直接學習到其他企業關于新技術的應用,放大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示范效應。并且,在產業集群中,企業也能夠更加高效地獲得數字化要素,降低轉型成本。在產業集群萌芽或發展時,應當給予幫助與強化。在產業集群內樹立數字化轉型榜樣企業,消除產業集群發展障礙,培育其發展所需要的要素,健全產業集群發展所需的運輸、通信等基礎設施,鼓勵集群內成員交流。
第二,發揮政策工具的激勵與引導作用,增強企業數字化轉型積極性。在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企業投入不積極主要是由于數字化轉型初始投入大、投入產出存在不確定性,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的轉型信心。因此,政府應當承擔催化劑的作用,提供直接的現實性激勵,發出間接的導向性信號。同時,直接的激勵應以不破壞競爭機制為原則,以財政稅收金融綜合政策提供普惠性支持。減少對某些特定對象的支持,主要發揮政策資金的引導作用,增強企業轉型投入信心。具體做法包括:出臺數字化轉型的專項財稅政策,在數字技術成果轉化、產品創新與市場拓展等方面提供稅收優惠,直接惠及轉型企業;設立專項獎勵基金,獎勵數字化轉型先行企業,刺激企業轉型需要,帶動社會資源向數字化轉型領域投入;實施產學研合作計劃,開展通用技術研究,培育企業轉型所需數字化要素,滿足企業對數字技術以及數字人才的需求;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完善數據要素確權流轉機制,加強反壟斷監管,避免因競爭對手間的合謀而阻礙競爭,通過有效的競爭加強新技術的應用與擴散。
以產業數字化推進產業基礎現代化
產業基礎的現代化水平決定了經濟現代化的發展高度。在數字經濟背景下,應當借助產業數字化與數字產業化帶來的發展動力,提升產業基礎能力,推進產業基礎現代化。數字產業化能夠培育新動能,產業數字化可以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從產業基礎現代化的視角來看,提升產業基礎能力的具體實施路徑在于實現產業數字化與數字產業化的協調發展。
第一,協同數字經濟時代里的創新供求,提升產業技術創新能力。在數字經濟背景下,產業的技術創新需求主要來自于產業數字化,是傳統產業利用數字要素轉型升級的過程;產業的技術創新供給主要來自于數字產業化,是新興產業成長并創造數字要素的過程。兩者協同發展、相互促進,才能有效釋放現代化新動能。但目前我國產業數字化與數字產業化之間存在著供需錯配,數字產業化領域側重消費端供給,對生產端的數字技術供給不足,而產業數字化則又依賴于數字技術的創新與擴散。應當注重以匹配的方式促進二者協調發展,充分發揮市場和政府兩方面的作用。
一方面,從市場的角度入手,鼓勵產業聯盟與行業協會的成立。此類組織有利于精準匹配創新供求,推動協同創新,促進基礎技術創新的合作與成果共享,提高創新效率。此外,還有利于推進行業技術標準體系的制定,通過技術標準化,消除市場中供求主體間的匹配障礙。另一方面,政府應大力推進數字化產業集群建設,促進數字技術供給企業與數字技術需求企業對接。
第二,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產業現代化的基礎設施支撐能力。通過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從根本上改善產業基礎條件,推進數字技術應用場景多元化。由此可以不斷發掘產業數字化過程中的真實需求,進而支撐產業數字化與數字產業化協調發展:一是從全局視角出發,建設全國統一標準的新型基礎設施。通過基礎設施的相對均衡,促進不同發展水平區域間的良好互動。發揮新型基礎設施的協同效應,實現產業基礎能力區域間發展協調。二是創新基礎設施建設融資模式,充分利用社會資本。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不能完全依靠財政支出,然而基礎設施建設具有投入高、回收期長、正外部性強的特點,因此要形成以政府資金為引導、充分帶動市場資源的融資機制。由此實現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來源多元化,推進產業基礎設施現代化建設。
(任保平 作者系南京大學數字經濟與管理學院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