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這家在PC行業稱霸的芯片制造商想讓手機也變成“Intel Inside”。
9月23日,當電信運營商T-Mobile在眾聲喧嘩中發布了世界上第一款采用Google Android開放平臺的智能手機—G1的時候,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公司英特爾(博客)感受到了一絲難以言傳的苦澀。作為Google Android開放手機平臺聯盟的發起者之一,它與G1失之交臂了。G1采用的是高通公司(Qualcomm)的處理器,其運算能力堪比3年前的PC。
就在G1發布前僅僅一個月,8月21日,美國舊金山,秋季“英特爾開發者論壇”(IDF)上,英特爾展示了其基于凌動(Atom)處理器的下一代超便攜移動平臺Moorestown—整個芯片組厚度僅相當于一張名片或撲克牌,并希望它能成為未來智能手機的“心臟”,但其正式亮相至少要等到2009年底,這意味著英特爾仍不可避免地錯失接下來的一年—想想從去年到現在蘋果、諾基亞、谷歌、黑莓、索尼愛立信和HTC們發布了多少款吸引人眼球的產品,你就可以想象,錯過一年究竟意味著什么。
其實,英特爾對智能手機領域的進攻相當凌厲。2006年6月,當英特爾以6億美元的價格將其移動通信芯片業務XScale賣給另一家半導體廠商Marvell的時候,就曾放出話來,聲稱未來3到5年將重新評估移動通信市場,不排除殺回來的可能—結果,剛過了兩年它就殺回來了。
眾所周知,手機芯片市場從來就不是英特爾的應許之地。在PC和服務器市場,英特爾始終處于支配者的強勢角色,擁有超過70%的市場份額,但在手機領域,這些優勢都不復存在。
兩年前,被英特爾賣出的XScale處理器也曾從摩托羅拉和黑莓手機的生產商RIM獲得了不少訂單,每年的收入維持在2億到3億美元,但英特爾在6年多的時間里,對它的投入竟超過了50億美元。
“當年賣掉手機芯片業務不光是財務上的原因,更多的是戰略方向和技術架構上的考慮。”英特爾中國大區移動互聯網事業部總監郭京申對《第一財經周刊》表?示。
事實上,當年的移動芯片部門從未真正融入到英特爾的業務平臺中—英特爾掌握核心技術專*的X86架構橫跨了它的桌面、服務器、超大型電腦、臺式機和筆記本電腦等所有產品線,而手機芯片XScale采用的卻是手機領域通用的ARM架構,英特爾不得不向ARM公司支付專*費用。
“從去年9月開始,風向就開始變了,隨著移動互聯網越來越被人們認同,這是英特爾重新返回這個市場的機會!惫┥陮Α兜谝回斀浿芸氛f。而這時,英特爾已成功地渡過了2006年的危機,讓競爭對手AMD招架乏力,并在投資者和客戶面前挽回了曾一度失去的面?子。
與此同時,它也到了必須重新審視下一個挑戰的時候:PC市場的日漸飽和是大勢所趨,而手機特別是智能手機的未來頗值得期待。PC市場的年成長率僅能維持在10%左右,智能手機的成長率卻高達25%。早在2006年,全球PC出貨量是2.4億部,而手機的出貨量卻已逾10億,其中超過10%是智能手機。分析師預測,2010年全球智能型手機的出貨量將達到約3億部,屆時將與PC的出貨量相差不遠。
盡管如此,英特爾這次重新殺回手機芯片市場的路徑仍頗為曲折:它并沒有直接切入令人興奮但門檻甚高的智能手機市場,而是先“發明”了一種被稱作MID(移動互聯網設備)的產品—如今你在地鐵或咖啡廳里看到一個家伙正全神貫注地鼓搗著一個外觀看上去像PSP的電子產品,那個玩意兒沒準就是MID。
4月,在上海的春季“英特爾開發者論壇”上,聯想、三星、LG、明基、HTC和華旗資訊等英特爾合作伙伴,第一次展示了它們各自的MID產品—按通常的意義,一部MID的重量不超過400克,可以直接放在大衣的口袋里,屏幕大小在4-6寸之間,能支持全屏手寫,鍵盤被隱藏在機身的一側,隨時可抽拉而出。你可以用它瀏覽網頁、收發郵件、網絡社交、在線購物、收看網絡電視和視頻,也可以用它來拍照……從外觀上看,它酷似一部PSP游戲機,與多普達系列的智能手機、甚至與采用了Google Android的G1也頗為神似。它的核心功能在于互聯網—在手機和筆記本之外,人們無線上網又多了一種新的選擇。
為什么人們需要這種新的選擇?“迄今都沒有一個完美的設備,能滿足人們在移動中使用互聯網的模式!庇⑻貭栔袊鴧^移動互聯網事業部技術專員沈彤對《第一財經周刊》表示。
他認為,大多數筆記本電腦的體積仍偏龐大,隨身攜帶并不方便,用手機上網,瀏覽網頁等很多應用都讓人難以適從。“我們要實現的目標就是把最好的互聯網體驗裝在你的口袋里。”沈彤強調,“所以我們要保持現在PC上的架構性能和兼容性,為人們帶來更接近PC的移動互聯網體驗。”
這也是移動通信和互聯網業界的普遍共識。在第一款Google Android手機—G1的發布會上,Google創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曾表示:盡管手機終端的發展頗為迅速,但移動互聯網的普及遠遠落在后面—“用戶還在抱怨難用的軟件和令人沮喪的界面。我們需要改變這一切,非常高興可以把電腦的功能帶到移動設備上,這也有利于我們建立一個產業生態鏈”。
為了這顆能幫助人們獲得電腦功能和互聯網體驗的、植入眾多MID產品的“凌動”(Atom)處理器,英特爾打磨了4年的時間。它需要保持和PC相同的互聯網性能,還得把體積縮至最小。最終,一顆“凌動”處理器的體積大致只相當于一枚1美元硬幣。袖珍的“凌動”和基于它的Menlow平臺,最終造就了諸多MID產品現在的嬌小身段。
通過打造“MID”的概念,英特爾迅速掌握了定義移動互聯網的話語權,人們一提到MID,想到的并非聯想、LG、愛國者等品牌,而是英特爾。人們習慣將MID看作是一款超級迷你的筆記本電腦,就連那些生產商也不例外。在中國,華旗資訊旗下的“愛國者”和聯想都推出了MID產品。在愛國者的廣告中,對這款產品的形容是“0.3公斤的筆記本電腦”,而聯想則索性將其列入消費類筆記本系列,成為一款名為“IdeaPad U8”的筆記本電腦。
這顯然并不完全符合英特爾的初衷。按照英特爾賦予的概念,MID是“筆記本電腦和智能手機之間的新產品形態”。其實從MID的產品配置上也看得出來—以愛國者的MID P8888為例,它保留了語音功能模塊接口和SIM卡插槽,不僅支持WiFi聯網,還支持CDMA 1X的無線網絡。華旗資訊綜合資源新品經理支彬對《第一財經周刊》表示,今后推出的愛國者MID還將支持TD-SCDMA、WCDMA和CDMA2000的3G無線網絡。而在電信重組前后,華旗資訊就與包括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在內的國內電信運營商進行過3G合作方面的磋商。
而在日本,英特爾索性與當地電信運營商Wilcom聯手推出了一款MID產品,并采取銷售分成的模式—這在商業模式上也與傳統的手機業務完全相同。
“現在我們到了重新定義手機的時候了。”英特爾中國移動互聯
9月23日,當電信運營商T-Mobile在眾聲喧嘩中發布了世界上第一款采用Google Android開放平臺的智能手機—G1的時候,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公司英特爾(博客)感受到了一絲難以言傳的苦澀。作為Google Android開放手機平臺聯盟的發起者之一,它與G1失之交臂了。G1采用的是高通公司(Qualcomm)的處理器,其運算能力堪比3年前的PC。
就在G1發布前僅僅一個月,8月21日,美國舊金山,秋季“英特爾開發者論壇”(IDF)上,英特爾展示了其基于凌動(Atom)處理器的下一代超便攜移動平臺Moorestown—整個芯片組厚度僅相當于一張名片或撲克牌,并希望它能成為未來智能手機的“心臟”,但其正式亮相至少要等到2009年底,這意味著英特爾仍不可避免地錯失接下來的一年—想想從去年到現在蘋果、諾基亞、谷歌、黑莓、索尼愛立信和HTC們發布了多少款吸引人眼球的產品,你就可以想象,錯過一年究竟意味著什么。
其實,英特爾對智能手機領域的進攻相當凌厲。2006年6月,當英特爾以6億美元的價格將其移動通信芯片業務XScale賣給另一家半導體廠商Marvell的時候,就曾放出話來,聲稱未來3到5年將重新評估移動通信市場,不排除殺回來的可能—結果,剛過了兩年它就殺回來了。
眾所周知,手機芯片市場從來就不是英特爾的應許之地。在PC和服務器市場,英特爾始終處于支配者的強勢角色,擁有超過70%的市場份額,但在手機領域,這些優勢都不復存在。
兩年前,被英特爾賣出的XScale處理器也曾從摩托羅拉和黑莓手機的生產商RIM獲得了不少訂單,每年的收入維持在2億到3億美元,但英特爾在6年多的時間里,對它的投入竟超過了50億美元。
“當年賣掉手機芯片業務不光是財務上的原因,更多的是戰略方向和技術架構上的考慮。”英特爾中國大區移動互聯網事業部總監郭京申對《第一財經周刊》表?示。
事實上,當年的移動芯片部門從未真正融入到英特爾的業務平臺中—英特爾掌握核心技術專*的X86架構橫跨了它的桌面、服務器、超大型電腦、臺式機和筆記本電腦等所有產品線,而手機芯片XScale采用的卻是手機領域通用的ARM架構,英特爾不得不向ARM公司支付專*費用。
“從去年9月開始,風向就開始變了,隨著移動互聯網越來越被人們認同,這是英特爾重新返回這個市場的機會!惫┥陮Α兜谝回斀浿芸氛f。而這時,英特爾已成功地渡過了2006年的危機,讓競爭對手AMD招架乏力,并在投資者和客戶面前挽回了曾一度失去的面?子。
與此同時,它也到了必須重新審視下一個挑戰的時候:PC市場的日漸飽和是大勢所趨,而手機特別是智能手機的未來頗值得期待。PC市場的年成長率僅能維持在10%左右,智能手機的成長率卻高達25%。早在2006年,全球PC出貨量是2.4億部,而手機的出貨量卻已逾10億,其中超過10%是智能手機。分析師預測,2010年全球智能型手機的出貨量將達到約3億部,屆時將與PC的出貨量相差不遠。
盡管如此,英特爾這次重新殺回手機芯片市場的路徑仍頗為曲折:它并沒有直接切入令人興奮但門檻甚高的智能手機市場,而是先“發明”了一種被稱作MID(移動互聯網設備)的產品—如今你在地鐵或咖啡廳里看到一個家伙正全神貫注地鼓搗著一個外觀看上去像PSP的電子產品,那個玩意兒沒準就是MID。
4月,在上海的春季“英特爾開發者論壇”上,聯想、三星、LG、明基、HTC和華旗資訊等英特爾合作伙伴,第一次展示了它們各自的MID產品—按通常的意義,一部MID的重量不超過400克,可以直接放在大衣的口袋里,屏幕大小在4-6寸之間,能支持全屏手寫,鍵盤被隱藏在機身的一側,隨時可抽拉而出。你可以用它瀏覽網頁、收發郵件、網絡社交、在線購物、收看網絡電視和視頻,也可以用它來拍照……從外觀上看,它酷似一部PSP游戲機,與多普達系列的智能手機、甚至與采用了Google Android的G1也頗為神似。它的核心功能在于互聯網—在手機和筆記本之外,人們無線上網又多了一種新的選擇。
為什么人們需要這種新的選擇?“迄今都沒有一個完美的設備,能滿足人們在移動中使用互聯網的模式!庇⑻貭栔袊鴧^移動互聯網事業部技術專員沈彤對《第一財經周刊》表示。
他認為,大多數筆記本電腦的體積仍偏龐大,隨身攜帶并不方便,用手機上網,瀏覽網頁等很多應用都讓人難以適從。“我們要實現的目標就是把最好的互聯網體驗裝在你的口袋里。”沈彤強調,“所以我們要保持現在PC上的架構性能和兼容性,為人們帶來更接近PC的移動互聯網體驗。”
這也是移動通信和互聯網業界的普遍共識。在第一款Google Android手機—G1的發布會上,Google創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曾表示:盡管手機終端的發展頗為迅速,但移動互聯網的普及遠遠落在后面—“用戶還在抱怨難用的軟件和令人沮喪的界面。我們需要改變這一切,非常高興可以把電腦的功能帶到移動設備上,這也有利于我們建立一個產業生態鏈”。
為了這顆能幫助人們獲得電腦功能和互聯網體驗的、植入眾多MID產品的“凌動”(Atom)處理器,英特爾打磨了4年的時間。它需要保持和PC相同的互聯網性能,還得把體積縮至最小。最終,一顆“凌動”處理器的體積大致只相當于一枚1美元硬幣。袖珍的“凌動”和基于它的Menlow平臺,最終造就了諸多MID產品現在的嬌小身段。
通過打造“MID”的概念,英特爾迅速掌握了定義移動互聯網的話語權,人們一提到MID,想到的并非聯想、LG、愛國者等品牌,而是英特爾。人們習慣將MID看作是一款超級迷你的筆記本電腦,就連那些生產商也不例外。在中國,華旗資訊旗下的“愛國者”和聯想都推出了MID產品。在愛國者的廣告中,對這款產品的形容是“0.3公斤的筆記本電腦”,而聯想則索性將其列入消費類筆記本系列,成為一款名為“IdeaPad U8”的筆記本電腦。
這顯然并不完全符合英特爾的初衷。按照英特爾賦予的概念,MID是“筆記本電腦和智能手機之間的新產品形態”。其實從MID的產品配置上也看得出來—以愛國者的MID P8888為例,它保留了語音功能模塊接口和SIM卡插槽,不僅支持WiFi聯網,還支持CDMA 1X的無線網絡。華旗資訊綜合資源新品經理支彬對《第一財經周刊》表示,今后推出的愛國者MID還將支持TD-SCDMA、WCDMA和CDMA2000的3G無線網絡。而在電信重組前后,華旗資訊就與包括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在內的國內電信運營商進行過3G合作方面的磋商。
而在日本,英特爾索性與當地電信運營商Wilcom聯手推出了一款MID產品,并采取銷售分成的模式—這在商業模式上也與傳統的手機業務完全相同。
“現在我們到了重新定義手機的時候了。”英特爾中國移動互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