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經濟升級,動力從何而來?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已躍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世界經濟貢獻率超過20%,我國電力工業作為關系國計民生的基礎性行業,有效支撐了經濟快速、穩定發展,我國發電量、裝機容量、風電并網規模均居世界第一,電源結構和布局進一步優化。事實證明,當前我國電力行業體制與經濟發展相輔相成,并實現良性互動。
3月18日,隨著國家電監會并入國家能源局,“重啟電改”成為輿論焦點,有媒體甚至提出要將國家電網一拆為五。筆者認為,電力改革如何走下去,應以提升我國電網運行效率及更好地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為標準,充分考慮技術特征與發展趨勢、借鑒世界各國經驗、最終立足我國國情來通盤定奪。
首先,從性質上看,電網具有很強的網絡屬性。就我國國情而言,我國能源資源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北部,而負荷中心集中于中東部地區。如此復雜的格局只有全國聯網才可促進能源結構合理布局,在全國范圍內優化配置能源資源,并有效推動新能源發展,促進節能減排。此外,只有在電網網絡規模足夠大時,其規模經濟、范圍經濟和成本經濟可加性優勢才能最充分體現。反之,分拆電網不僅會降低其規模效益,還會增加網際間的運營成本與安全隱患。
其次,從世界各國經驗看,俄羅斯剛推行輸配分開兩年,今年又匆匆地開展“輸配合一”。目前,包括美國、英國在內的電力完全市場化的國家,為了更多接納可再生能源并網,都在進行大區域電網整合。以美國加州電力改革為例,加州電力市場設計曾被視為解除政府管制最徹底、打破壟斷最成功的典范:即完全放開發電市場,引入更多投資者,促進上網電價降低;放開輸配環節,提升服務質量。但實際操作后,設想中的競爭不僅沒有出現,電力供應規模反而縮小,上網電價持續上升。輸配環節電價受限,電網企業虧損嚴重,瀕臨破產,而居民每月電費支出增長近三倍,還出現了嚴重的電力供應緊張。反觀我國,統一、堅強的智能電網則一直是國內電力安全供應的堅強后盾。
第三,從大企業競爭力看,當今世界,大企業已成為國家經濟支柱和綜合國力重要象征。國家電網公司作為全球最大的電網公司,位列世界500強第七位,在代表我國參與全球競爭、提升國家競爭力方面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國家電網公司依靠科技創新,自主研發的以特高壓輸電技術為代表的電網技術已經全面實現“中國創造”和“中國引領”,巴西,俄羅斯等國家紛紛表示希望學習和引進中國的特高壓技術。
從歷史經驗看,美國作為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對于維護自由競爭十分看重,但美國司法部卻最終放棄拆分微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保留了微軟也就是保留了在IT行業美國的國際競爭力。無獨有偶,在上世紀審理波音與麥道的合并案中,美國政府同樣采取了放行態度,這也是出于保持美國在飛機制造領域國際競爭力的需要。
綜上所述,市場化方向應是我國未來電力改革的基本取向,但我國電力改革不應盲目照搬部分西方國家以私有化、破碎式分拆為特點的改革模式,而應立足于中國國情和電力行業發展現狀來研究謀劃、統籌推進。
(作者系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