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長得像大疆無人機+小鵬汽車,小鵬究竟是怎么抉擇的?
長得像大疆無人機+小鵬汽車,小鵬究竟是怎么抉擇的?
被群嘲的飛行汽車
都說讓一群人一起笑很難,但是小鵬做到了?吹叫※i最新發布的飛行汽車 X3,我和朋友很不厚道地一起笑起來。
我去翻看了網上的評論,果然大家的嘲點很一致。
四個巨型螺旋槳,“叼著”形似小鵬 G3 ,垂直緩慢起飛后,懸停在空中,實現回轉,還能夠上升到 10 米的高度,然后垂直降落。
隨著車身搖搖晃晃地降落,仿佛火箭升空一樣的倒計時,和車輪成功著地后工程師們激動地鼓掌。
這莊嚴的情緒和視頻下面的評論,完全不在一個頻道。
“這是最新款的飛行汽車?看起來不過是普通汽車上綁了四個巨型螺旋槳?”
“好象一臺巨型的大疆無人機。”
“縫合怪。”
這是小鵬旗下的飛行汽車公司小鵬匯天在“1024 科技日”發布的第 6 代飛行汽車,小鵬 X3。小鵬匯天表示,這是全球首個“電動垂起飛行汽車”,計劃在 2024 年實現量產,并且將價格控制在 100 萬以內。
會上發布的首飛視頻中稱,X3 試驗車的重量為 1936 kg,接近 2 噸,可載兩人。
和之前曾亮相過的 X2 相比,X3 不太像一架飛行器/直升飛機,而是非常堅決地保持了汽車的外觀,要讓它本質上還是一輛可以長期行駛的汽車,并且以汽車的形態穩定起飛和著陸。
官方也在評論區回應這一產品的定位,“90% 的時間在陸地上跑,10% 的時間在天上飛”。
何小鵬介紹了這一版 X3 的迭代理念,比如最終選擇了分布式多旋翼構型,也就是在車頂上方安裝四個旋翼,而非車門上增加飛行翼,主要是考慮離地面大約 1 米的距離,在惡劣大風天氣,存在飛行汽車姿態傾斜,降落時飛行翼觸地的隱患。
不過,90% 時間在地上跑的定位,也有代價。目前版本的 X3 比上一代重了一倍多。這當然會影響飛行里程。同樣在地上跑,X3 也比 G3 更費油,G3 車身重量 1630kg — 1680kg,比 X3 輕得多。
同時,小鵬匯天開發了一套可同時滿足陸行和飛行需求的駕駛操控系統,也就是讓系統在飛行狀態下,依然能夠復刻地面的駕駛習慣,通過方向盤與右側檔桿的配合,實現飛行汽車在空中的前進、后退、轉彎,以及上升、懸停、下降等操作。
一般而言,因為要飛起來,設計者會對飛行汽車的結構、材料進行優化。目前,小鵬這方面優化沒有詳細信息可以參考。讓網友難以接受的是,僅從外形上看,小鵬飛行汽車這一版本的漸進式創新設計,顯得有些不倫不類。
資本寵兒
無論是從融資還是產品研發角度來看,小鵬匯天的發展速度都非?。
2020 年 9 月,何小鵬收購了趙德力于 2013 年創辦的匯天科技,成立小鵬匯天。
去年 10 月,小鵬匯天宣布完成超過 5 億美元 A 輪融資,投前估值超 10 億美元。這也是迄今為止亞洲低空載人飛行器領域企業獲得的最大單筆融資。此輪融資由 IDG 資本、五源資本及小鵬汽車領投,紅杉中國、鐘鼎資本、GGV 紀源資本、高瓴創投以及云鋒基金等知名機構跟投。
這是一個已經吹了近十年的風口。關于飛行汽車的市場規模,羅蘭貝格曾在 2018 年給出了一個數字,到 2050 年,全球范圍內將有近 10 萬架飛行汽車用作空中出租車、機場班車和城際航班。摩根士丹利的預測更為樂觀,預測全球飛行汽車行業將在 2030 年達到 3000 億美元的市場規模,并在 2040 年增長到 1.5 萬億美元。
以最被看好的空中出租車為例,2017 年迪拜交通局宣布,迪拜將成為全球第一個允許載客無人機運營的城市。美國智庫 Frost&Sullivan也表示,迪拜是較為適合飛行出租車運行的城市,預計飛行出租車將于 2022 年在迪拜開始運營。
不過,這些預測都是幾年的事了,飛機汽車的發展速度明顯落后于機構的預測,直至目前還沒有成功的量產產品。困住汽車上天的因素,除了項目需要的巨額資金,主要是公共安全和電池功率密度。
在全球產業鏈共同努力了幾十年后,動力電池的功率密度現在也只能保證電動車上路,但上天的要求明顯遠遠高于上路。
最近飛行汽車風口上,也不全是好消息。就在上個月,總部位于硅谷的飛行汽車公司 Kitty Hawk 據稱即將關停。這個公司創始人是谷歌無人駕駛之父及 Google X 的締造者塞巴斯蒂安·特龍,Kitty Hawk雖然十幾年中推出了幾代產品,但一直未能量產,而且測試中曾多次發生墜毀事件。
實際上,安全性一直是飛行汽車設計要考慮的首要問題。飛行汽車有多條技術路線,目前比較主流的是多旋翼、復合翼和傾轉旋翼構型等。關于量產版 X3 的方案,去年的消息是將采用橫列雙旋翼,但實際上測試的是分布式多旋翼,小鵬方面給出的解釋,主要是考慮了安全可靠性方面更有保障。
在遠景目標的激勵下,近幾年全球眾多航空、汽車以及科技巨頭都在這個方向完成了布局。
在外界看來最應該做飛行汽車的兩家公司是特斯拉和大疆。奇怪的是,馬斯克把火箭都送上了天,卻唯獨對會飛的汽車不動心,大疆跨界進入汽車行業,也并未發揮自己在飛行上的優勢。
別人家的飛車
詳細對比一下小鵬飛行汽車的兩代產品,會發現在量產版 X3 身上,體現了超級實用主義者定位。
相較去年發布的“旅航者 X2”,今年的原型車技術路線,發生了 180 度的大轉彎。
“旅航者 X2”設計續航時間為 35 分鐘,重量 560kg,最大飛行速度可達 130 公里/小時,擁有自主飛行路徑規劃能力。X2 的動力部分采用八組獨立電池和 4 軸 8 槳布局,可實現冗余供電及垂直起降。
這與市面上的主流路線相接近,更接近對直升機的升級替代,事實上歸入航空器范疇,目標是點對點的飛行,審批管轄都在民航局轄內。
而本次發布的這款計劃量產的飛行汽車,更強調陸行功能,主要是由于汽車垂直起飛所需要的動力,是地面行駛的 10-15 倍,這需要一個非常強大的動力系統來支撐。一個約 2 噸重的車體,可以預想,其飛行續航時間將遠遠低于“旅航者 X2”的 35 分鐘。
令人嘲笑的縫合怪結構背后,是小鵬匯天創始人趙德力對盡快商用的急迫。在去年 12 月 15 日的 1 國際電動航空論壇上,趙德力稱,城市空中交通發展成熟可能需要數十年,且市場需求存在不確定性,“我們本質上造的還是一輛車,它有飛行的功能,只是飛行的功能會比較弱,早期可能 90% 的時間都是在路上行駛。”
不過,小鵬這種兩邊的好處和噱頭都想沾一點的策略,面臨的大概率將是比單純航空器路線更復雜的雙重監管。
飛行汽車是全新事物,市場需求并不明朗。前期研發飛行汽車的公司,大多數產品都需要借助跑道進行滑行和降落。隨著行業發展,eVTOL(Eletrical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成為了目前飛行汽車的主流形式,電力驅動,不需要專門的跑道,可以實現垂直起降和空中懸停。
而 eVTOL 的技術路線大體分為 5 種:多旋翼構型,復合翼構型,傾轉構型,傾轉涵道風扇+完全矢量控制,以及隱藏式推進系統+無翼設計,其中復合翼是目前最多公司選擇的路線。飛機上有多部電機和旋翼,搭載冗余電池組,一個旋翼出了問題,仍可以安全飛行,這些措施都令 eVTOL 理論上比傳統直升機更安全。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也許是多旋翼的門檻最低——放大版的無人機,但其氣動效率低,或許在未來會被逐漸迭代。
至于商業模式,目前主流的飛行汽車企業,包括國內首家上市的億航以及全球市值最大的飛行汽車企業 Joby,都面向市場提供空中通勤服務,而不是向個人用戶出售產品。且不同于以往的大型民航客機領域,不少 eVTOL 采取了垂直整合模式,即同時設計、制造飛機,又運營飛機。
我們先來看看國內最先上市(2019 年),并于去年底最先進入中國民航局適航審定流程的億航公司的方案。億航原來的主業是消費級無人機,2016 年開始轉型研發飛行汽車,其產品外觀類似放大版的無人機。
進入適航審定的是億航的 EH216-S 無人駕駛航空器,有 8 軸 8 對旋翼,由 12 組動力電池提供飛行所需電力,最大航程為 30 千米,最大航時為 25 分鐘,最大飛行速度為 130 千米/時,最大飛行高度為 200 米。
這款飛行汽車可以乘坐兩人,采用無人駕駛模式,由地面控制中心規劃飛行路線,并進行集群控制。據億航官網的信息,其今年以來就獲得了日本 50 架 EH216 預售訂單、馬來西亞領先 AEROTREE 的 60 架預訂單、印度尼西亞 Prestige Aviation 的 100 架 EH216 預訂單以及湖南吉首矮寨奇觀旅游區的低空游覽項目訂單。
總部位于加州的 Joby Aviation 則是美國 eVTOL 行業適航認證進度最領先的公司。
2021 年 8 月,Joby 通過 SPAC 上市,市值接近 60 億美元。Joby 2015 年試飛了第一家小型原型機,2017 年試飛了全尺寸原型機。這架全電動飛機可搭乘 4 名乘客,最高巡航速度 200 英里/小時,最大巡航里程 150 英里。這架飛機配備了 6 個旋翼,總重約 1750kg,比特斯拉 Model 3 輕。
Joby 是美國第一家收到 FAA(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G-1 文件的公司,計劃在 2023 年取得 FAA 認證,并在 2024 年開始商業運營,推出航空服務。Joby 計劃在初期建立一個 5 個空港組成的網絡,每天提供 3400 人次的飛行。
Joby 在 2021 年與美國最大的停車場運營商 REEF 達成合作關系,為在停車場頂層建立新的起降平臺。Joby 還在 2021 年 1 月收購了 Uber Elevate。Uber Elevate 是 Uber 內部孵化的一項業務,致力于開發空中拼車市場,專注于多模式空中拼車、互聯空域管理、城市交通和模擬,以及可認證的航空級電池技術。
騰訊投資過的德國 Lilium Aviation 公司,2020 年得到了歐盟航空安全局的 CRI-A01 認證,也在 2021 年通過 SPAC 上市。Lilium 的技術路線是固定翼,其發布了 5 座和 7 座機型,主要業務面向城際間出行服務。7 座機型將是該公司首款投入量產的機型,其巡航速度為每小時 175 英里(約 280 公里),續航里程在 155 英里(約 250 公里)以上。
一個垂直機場的七座 Lilium 飛機設想圖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比較領先的玩家如荷蘭飛行汽車制造商 PAL-V。PAL-V 在 2020 年 11 月就披露其小型雙人飛機 Liberty 已獲批在歐洲道路上行駛,是全球首輛獲批上路的飛行汽車。但還未獲批在天上飛行。
豐田、本田、鈴木、奧迪、奔馳、保時捷、通用、現代、Stellantis集團等傳統跨國車企,谷歌、英特爾、優步等海外科技巨頭,以及國內的吉利、廣汽等車企都在飛行汽車領域有所布局。
跟這些 eVTOL 公司的技術、商業路線相比,小鵬的飛行汽車因為太務實,或者說太想商用,而顯得怪異。
不過不同的路線選擇,誰能跑得更快,鹿死誰手仍未可知。